书讯: 夏廷献 奇书《乾隆晚年风骚》纸质版面世

胡 峡  金羽毛文苑  2021-07-03 09:17:07



书讯:

奇书《乾隆晚年风骚》纸质版面世

 

【本公众号2021年7月3日北京消息】

一部为“京南第一行宫”——团河行宫“量身打造”的长篇传奇《乾隆晚年风骚》,历经17年磨难,新近以纸质版面世。


京南第一行宫”——团河行宫平面全图


《乾隆晚年风骚》作者夏廷献在众多“清宫题材”作品中另辟蹊径,用白描式可视性写作手法,揉搓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叙述了乾隆期盼天仙女下凡在北京城南修建团河行宫的传奇故事。侧重从乾隆对美人的追求(爱着香妃、念着佳氏、想着天仙)、对诗词楹联文化的痴迷上予以开掘,通过“三爱”(爱美人、爱诗词、爱江山)交织在一起的离奇情节,揭示了乾隆晚年秘事:为何重用大贪官和珅,如何宠爱香妃,怎样展现自己的“诗才”,怎样御批改编《白蛇传》,怎样删改《石头记》定名为《红楼梦》,怎样选定永琰承接皇位,永琰为何在乾隆死后很快将和珅绳之以法……


《乾隆晚年风骚》采用了按时间顺序向前推进的传统手法。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顺流而下”,意在保持“行云流水式”的顺畅节奏,以符合国人的欣赏习惯。在情节安排上,每一章注意了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斗争”设置悬念,力求达到吸引人看下去的效果。书中所有“设置”,从大到小,从外到内,从虚到实,都是为了展示行宫文化。书中不乏“神话”“武打”“言情”等元素,因此本书风格可以看作是比较轻松的喜剧——半喜剧。


《乾隆晚年风骚》所展现的团河行宫,清乾隆时期建造,位于今北京市大兴区黄村卫星城东三公里处。这座行宫有四个主要特点:


一是地理独特。位于有名的皇家狩猎场——南海子猎场南端,凤河源头团河附近,有山有水,雄踞北京城中轴线——“龙脉”的延伸线上,占地利风水之先。


二是规模宏大。周长两公里,占地四百亩,各种建筑603间。为北京城南四座行宫中最大的一座(其它三座为:新衙门行宫,旧衙门行宫,南红门行宫)。是当年征用了大批民工,历时五年(1772——1777年)、耗费巨资(动用圆明园的尾款)建成的。


三是风格特别。宫内仿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开挖了东西二湖,沿湖修建了各种用途的“八景”——楼、堂、馆、阁、榭。湖边,堆土为山,山上柏树森森。把以景取胜的江南建筑风格和皇家园林威严气派,巧妙结合在了一起,堪称造园艺术之杰作,比较理想的日常居住生活环境。


四是人文丰富。行宫内景点名称、匾额均为乾隆御赐、御制,乾隆本人多次驻跸团河行宫避暑、养病、狩猎、休闲,调节情趣,每次均有诗作,先后为行宫写诗二十多首。围绕修建行宫,当地民间流传着一些神话传说。从乾隆到慈禧、光绪的清朝历代皇帝,每到南苑都驻跸团河行宫。


遗憾的是,这座绿海甜园中的碧玉——团河行宫,如今只剩下了“遗址”。诺大的行宫之内,东西两湖仍在,但湖水已经不多了。原始建筑只有御碑亭还在,稀稀落落的老柏树分布在土山上。乾隆当年非常待见的翠润轩是1985年之后重修的仿古建筑。整个园区,完全没有了江南美景的模样。


这种惨状的罪魁祸首,是那些今日高唱着保护知识产权的“文明人”先辈。当地文物部门人士介绍,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团河行宫的珍宝被联军士兵洗劫一空,主要建筑遭到肆意破坏。1937年“七七事变”后,行宫最终在日军的炮火中变成了废墟。由此可见,这座行宫,也是清朝由盛到衰、中华民族遭受西方列强欺负的一个历史见证。


2003年10月,作者夏廷献应邀参观行宫遗址时,当地主要领导说,准备把团河行宫修复起来,已经向上面申请了经费。修复之后,自然是希望人们去参观游玩。怎样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团河行宫,提高知名度以吸引眼球,拍摄电视剧,利用现代传播方式,是其中一种比较快捷、影响较大的一种方法。于是,就决定写一部电视连续剧。写行宫,定下来了。具体写什么内容,怎么表现出来——定位、风格等,当时在场的人说由作者自己定。夏廷献于2003年底进入查阅资料和创作,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于2004年五月完成了初稿。


夏廷献的这次创作,虽是“委托创作”性质,但只有口头承诺,没有签文字合同。初稿打印几份,交到了委托人手里,结果是“泥牛入海无消息”。2004年10月27日前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参考消息等中央媒体先后报道了国家文物局将会同北京大兴区政府修复团河行宫的消息。作者觉得可能会有消息了,但仍然是“石沉大海”。后来听说修复行宫的工程推迟。作者也就理解“日理万机”的委托人为何“装聋作哑”,不置一词了。


《乾隆晚年风骚》文学剧本拍摄权“卖”不出去,只好改为小说“出售”。由于基础是剧本,作者无暇彻底推倒重来,索性就保留了“可视性”特点,章节保留下来,名曰“可视性小说”。虽然小说味不浓,但在“看图时代”读起来也许会有一种“清爽风味”,何况剧本也是文学。


这些年来,清宫题材的各类作品不少,被人们戏称为“大辫子戏”。乾隆、纪昀、和珅,几乎已经写“滥”了。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还敢去碰,是从“滥”中,看出了以下三点:


(一)帝王史实际上就是英雄史、中国史(历史是以朝代纪年,以皇帝为中心记述的)。讲历史不讲帝王将相是无法讲下去的,也是任何想搞“大制作”的人员避不开的选题。似乎外国也是如此——这也是虚拟的“指环王”风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老百姓心中有抹不去的“帝王情结”。每个人都有领导欲和被领导欲,他自己不能当皇上皇后——领导人,就喜欢看皇上皇后——人间最高层的人是怎样当领导人的,怎样生活的,想象着自己若在其中可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三 )乾隆、纪昀、和珅“三人组”在一起便有戏——矛盾冲突。 这个“一主二仆”是中国“那个时代”天下第一的人。乾隆是天下第一的皇帝,纪昀是天下第一的学士,和珅是天下第一的贪官(也很有才干),他们身上有开掘不完的东西——就看从哪个角度进入了。


作者受托写团河行宫,而团河行宫是乾隆下旨、和珅修建的,想避也避不开。所以在“个性”——与其它“大辫子戏”的不同上下了功夫。


这部书有以下六个主要特点:


1.塑造了乾隆、香妃、和珅、纪昀、永琰等一批人物的新形象。

2.诠释了一代英主乾隆皇帝重用大贪官和珅的心理原因,是其他类似作品中没有涉及到的。

3.揭示了嘉庆帝永琰在太上皇乾隆帝死后很快便将和珅绳之以法的思想脉络。

4.展示了北京大兴团河行宫的美丽风光,宣传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协调发展的思想。

5.采用了半神话半现实等多“元素”的表现形式。

6.传播了一些历史文化知识,在挖掘历史遗迹开发旅游资源上做了一些尝试。


这部面向大众雅俗共赏的通俗读物,与其他“大辫子戏”比,有以下“六点新意”(看点):


1.“浓墨重彩”专题介绍某个特定景点风光和文化内涵的似乎还没有。

2.从隐秘心理和“帝王驭术”上揭示乾隆为何喜欢大贪官和珅的还没有。

3.把伊斯兰文化同清人皇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汉族文化融合为一身的人物——香妃作为女主角贯穿始终的还没有。

4.塑造乾隆的接班人嘉庆皇帝永琰成长过程的作品似乎还没有。

5.反映乾隆“诗才”为主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似乎还没有。过去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多是反映乾隆夺权斗争、六下江南、微服私访,虽然对他的“诗才”有所体现,但不集中。本书这方面着墨较多,在展示乾隆“诗才”的同时,展示了团河行宫的文化形象。

6.直接反映乾隆、和珅改编名著的还没有。本书展现了乾隆通过和珅改编《白蛇传》以及删改《石头记》前八十回、续后四十回、定名为《红楼梦》的情节。将神话传说《白蛇传》以及古典名著《红楼梦》同团河行宫挂起了钩,这无疑提高了行宫的文化品位。《红楼梦》得以流行,成为如今的显学之一,和珅的贡献应予揭示和肯定。


《乾隆晚年风骚》是一部具有浓重历史感和文化品位、宣传北京大兴区团河行宫景区的传奇作品。值得一看,也期望影视界的朋友予以关注。

 



作者简介


夏廷献,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人。1944年出生, 1964年入伍,1999年退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1年开始发表文学类作品。
先后出版有六幕历史剧本《商圣范蠡》,长篇历史人物传记《范蠡》、准学术著作《华夏兴国富家第一人——百问百答说范蠡》、长篇小说《小河弯弯》、《圣雨树——破译吉普赛人在中国消失之谜》,工具书《公务人员成功手册》(一套三本),游记文学《背着行军壶逛欧洲》《记咏北美三国行》,戏剧文学《老子居宛》《西施魂》,电影文学《鞑靼公主》《绿色三部曲》等。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书法理论著作《书道犹兵——中国书法艺术新探》、《中国书法千字文》、《杂谈书法二十年》等。